上节课的时候呢,我们具体的讲了微影人的这个概念。
那我们之前也通过复旦的有三个同学的作品,我们也提到过说
那三个作品里面不一样的这种质感,其实跟那三个作品的主创
也就是那三个作品的微影人的状态,他们的修养是有很大关联的。我认为
整体上面来说,微影人的修养其实是可以真正理解
微电影的电影本质,并且你可以在你的实际行动当中 在创作当中使你的观念,你的思维,
你的技巧能够更能接近微电影的电影本质,通过用有限的时间之内,用镜头来讲故事。
以一种比较原始天真的姿态去对抗这个模式化的世界,从而达到一种比较自由的一种境界。
那这是一个比较高层次的追求了,但我们必须得还是得有这样的追求。
那我们如何来培养我们自己的微电影,作为微影人的修养呢?
给大家来看一幅图,这幅图是我的一个教音乐的一个同事分享给我的,我们看一下它里面有- 这些字,
他说:买再多的乐谱,看 再炫的教程,找再强的老师,用再好的乐器,
不练,就没什么用。这言简意赅,其实大家一看就能懂。
我们还是可以花点时间,我们把这句话好好的琢磨一下,我也希望
大家可以去想,思考一下,结合你自己的 各种各样的学习经历,比如说你,简单说学游泳,
学乐器,或者比如说学书法,画画,你在学习这些东西的时候,是不是也有同样的体会呢?
落实在拍微电影上,我觉得其实也是一样的。这里面我可以举另外一个例子,
就是德国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他以拍纪录片为主,也有一些比较有名的电影,
这个电影人叫做赫尔佐格,他曾经有一个非常有名的,他跟别人打了一个赌,这个赌很有-
名,就是 他那个时候他跟一个年轻人打赌,
跟一个年轻的电影人打赌,他说:如果你能拍出一部电影来, 我就吃掉我的鞋子。这是一个非常有名的典故,
后来呢这个年轻人就拍出了一部叫做《天堂之门》的纪录片,并且在纽约上映了。
那赫尔佐格作为一个前辈,然后呢他也非常想要通过这个事情
通过这件事情来讲述他的观念,所以他当时在这个电影的首映式上面,
他就当着现场,这个首映电影院现场里面上千名观众的面,
真的吃下了自己的一只鞋子,当然那个鞋子煮过了,据说煮了五个多小时。
然后呢,这也是一个非常好玩的一个人,这个赫尔佐格呢他当时就把自己的
整个的这个发布会的现场,这个首映式的现场,自己吃鞋子的过程
全部都拍了下来,然后这个小短片呢我们也可以在网上找到,你们有兴趣
可以自己找来看看,挺好玩的一个。我可以给你们看些这个图片你们可以看到,
他其实目的就主要为了发表自己的一个见解,他在吃鞋子之前
他就语重心长的跟在场的人说,同时也 录下来之后跟我们很多这些拍微电影,拍电影的人,他跟我们
说说:吃鞋子这个事情其实是很愚蠢的, 但是有时候,人这一辈子,得干那么一两件
跟吃鞋子或者类似的这样的疯狂的事情,得做那么一两件。
他说:我这些话尤其是要讲给你们这些想拍 电影的人,但同时又太多的去顾忌所谓的剧本跟资金的问题的,
想告诉你们这些人,电影它是一种运动,它不是美学。
所以你只要去拍就可以了。所以其实作为我个人来说,我当时看到这个视频,
然后他的这个报道,我当时也是非常有感触的,很多时候你是需要通过你去做来感受的,
特别是对于艺术创作这样的事情来说。但是真正你执行起来,你光去做就可以了吗?
我这里再举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说你去比如说学书法的例子,因为我以前有学过很小的一-
段时间, 我当时就问那个教我书法的人,我说
我要每天都练吗,我每天要练多少时间你觉得可以达到要求呢? 然后那个人就跟我说,说:其实写书法,练书法这个
事情不是说你拿起笔去练就可以了的, 他说最最关键的是你要去看字帖。
你要去看那些写得很棒的字,然后呢你去仔细 把这些字印在脑海里面,然后你去琢磨它,它里面的构架,然后你去想象
这个书写者,比如说王羲之的这个字帖,他在书写的时候,
他的用笔,然后他当时的一种状态,你要去揣摩,你要去分析,就是去思考。
我们前面讲了说你光说不练是没用的,但是我现在讲的这层意思是你光练不思考
也是没有用的。其实那是个比较费时间的,比较费你精力的这么一个事情。
在创作上还是有捷径,我觉得创作的捷径就是把你的思考融入在创作当中去,你越多的思考
你就能以更快的速度达到一种更高的状态,所以有些时候 我们要把思考融入到我们的训练当中,我们的实践当中来。
思考其实是一个主动性的过程,你主动去思考,然后主动去练,主动去拍微电影,你去拍。
所以呢这就映照了我的这门课程,我的这门课程叫什么? 叫做《微影人的自我修养》,大家看,
不是微影人的修养,而是微影人的自我修养,这里面的差别,这两者的差别在于自我这两个字,
我的用意其实就在自我这个上面。因为就算我 讲的这个修养,我讲的再好,讲的再实用,
然后可能讲了也深入浅出, 但是我讲的再好那是我的事情,你如果不去实践,不去身体力行的去创作,
然后呢你没有在创作当中融入自己的思考, 那你看了我这个教程,我觉得帮助也不会太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