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已经知道了研究问题从哪里来,假设你的兴趣非常广泛
对研究问题又非常敏感,这个时候你的状况就会是研究问题一箩筐。
从没有研究问题到面对众多的研究问题
对初学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进步总会带来烦恼 不仅仅有快乐。在众多的研究问题面前,人们
很自然地会想到的是,这么多的研究问题,我有能力应付吗? 一个人有能力应付吗?一个学科有能力应付吗?
社会科学有能力应付吗?能解决得了吗?一个非常明确的答案是
不能。你不能,也不可能有一揽子的解决问题的方案。
如果有人明确地告诉你说他找到了世间运行的真理,你完全可以置之不理,因为这是不可能- 的事情。
理由很简单,社会现象在不断变化 与此同时呢,我们的生命很有限,能力很有限,费用也很有限
我们能做的就是一点一点地积累,而不是一揽子的解决方案。
极少有人能够像张益唐先生那样一辈子什么都不求,就想着
解决孪生素数的问题,即使如此,那也只是一个问题 数学里有诸多已经存在的难题,你不可能解决所有的难题。
我们知道好的研究,首先要选择 好的问题,选择一个好的问题就等于完成了研究的一半。
那么什么是好的问题?好的问题首先是合适的题目
选择合适的题目是社会调查与研究最最重要的决策
需要非常非常慎重。如何知道哪个问题是好的,哪个问题是合适的题目呢?
选择研究问题的第一原则就是选择自己能够回答的问题,不是选择最重要的问题。
有些重要问题的确重要,如果说我希望找到影响人的意识形态的基本因素
重要吧?如果找到了这个问题,还会有早年的 美术之争,还会有今天美国与中国的之争,没有啦!
非常重要,问题是你能吗?没有人能,至少到现在。
因此量力而行选择可以回答的问题是非常重要的。
生活中,工作中有各式各样可以回答的问题,有自己特别关心的问题
有其他人特别关心的问题,也有社会和国家特别关心的问题,那么到底怎么选择呢?
我给一个参考意见,不是绝对的意见,仅仅是参考意见。
我积极主张的是每一位同学充分发挥你们自己的
创造性和主动性,选择社会特别关心的,自己有能力回答的问题。
为什么这样做?还是北京大学的传统。
北京大学的传统中有一项是系国家命运 于己任,显然有一点使命主义的情景。
你身为北京大学的人,为社会做贡献,为社会做点事,那是重要的,非常地重要
而不是你自己个人得到了什么。你站在北京大学的校园,你就已经没有其他的选择了,至少第- 一个选择
还是要选择社会关心的问题,选择自己可以回答的社会关心的问题。
重复一遍,对研究者而言,选择好的研究问题除了具备社会意义以外,第一原则
就是量力而行,选择自己可以回答的问题。
对初学者而言呢,可以从你一个人能够回答的问题开始
可以是用既有的数据进行研究的问题,也可以是从搜集数据开始的问题
比如说如果选一个需要在很大范围搜集数据的题目
基本上做不到,如果选一个自己可以处理的数据集呢,或者有能力搜集数据的题目呢?就比较- 合适了。
对有经验,有资源的研究者,选择的范围就比较宽啦 当然,有经验的研究者常常又是有具体工作岗位的研究者。
选择也有约束,就是受到工作职责的约束。
什么叫可以回答呢?指的是有足够的人力、财力、物力
更加重要的是你能够接触到你研究对象获取数据,包括社会调查。
比如说你要研究拼爹,重要的是数据从哪里来呢? 举一个例子,一位博士研究生,比如说北京大学的
试图研究下面这些问题,大家看看哪些问题是可以研究的? 第一,要研究中美领导人之间的互信
可研究吗?国关的同学,困难在哪里?接触不到对不对? 你不知道他们怎么信任不信任,你接触不到。
第二,中国城镇化的道路选择,这是李克强上任以后要干的事
其实是一个老问题,这事你能做吗?你可以想象一下 做这样的研究对一位博士生还是蛮难的。
第三,中国基础教育对劳动力素质的影响,这个能做吗? 可能,也不可能,就看数据在哪里。
第四,教育对社会流动机会的影响,这个可能吧?当然可能啊,我们讲过了
中国有几个大型的调查数据站内都有相关的内容,数据是现成的。
第五,北京大学本科生入学机会的地区不平等研究 这个可以了吧?大家就觉得
开始有一点可接触感了,对吧?不要看题目小,举这个例子就是要让大家明白
不要看题目的大小,要看你手头有什么?你的米在哪?
选择一个研究问题除了重要,除了可以回答,还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妥当
妥当涉及到前面讲的社会研究的伦理与政治。
对于博士生来讲,如果他特别关心而且有能力回答这样的问题,比如说中国部分 县市党政领导人的婚外情和性
假定他有能力做,这个题目可做吗?不管发表不发表,想一想。
再看第二个题目,贵族小学学生家长收入来源研究 假设选择这两个题,对干部队伍建设而言,非常重要
对教育平等与公平性而言,非常重要,也有能力做,问题是妥当吗?
怎么不妥呢?问题在于第一,它涉及到无辜人员的隐私和私人信息
哪些人无辜呀?情人无辜?性伙伴无辜?
他没准是被要挟的呢?没准是作为贿赂的一种途径呢?比如说重庆市的雷正夫妇
就涉及到无辜人群。如果涉及到无辜人群的隐私和私人信息,你就要
千万谨慎。第二,涉及到了政治议题,有可能会被政治利用 比如说美国人用来攻击中国政府
有人可能会说美国人攻击中国政府就攻击把,关我什么事啊? 我的观点是,只要你是中国公民
你对这个国家就有责任。那么什么叫选择妥当的问题?
所谓妥当的问题,就是必须经得起历史的检验,经得起推敲的问题
经得起什么检验、什么推敲呢?经得起法律 道德、政治三个层面的推敲和检验。
于研究者无害,这是最基本最基本的研究伦理 希望大家能够谨记再谨记。
任何研究几乎没有不涉及道德、法律、政治的研究 尤其是在选题的时候
要对社会重要就需要经得起基本的道德、法律、政治
的检验与推敲,选择非常重要,可行,妥当。
现在我们再强调一遍,重要。
前面只是从社会责任的角度说要重要,那么到底对什么是重要的呢?
第一,对你自己重要的问题,比如你是一位博士研究生,你就不能选择一个硕士的题
要选择与博士的水准想匹配的题,对你就很重要。
同样,选择了水平相当的题,你自己却没有兴趣
那也不是对你很重要的题,很重要的一定是你渴望得到答案的题。
第二,对社会重要,现实中有诸多迫切需要回答的问题,比如说
费孝通研究农村工业化,研究人口与发展,马寅初研究人口增长对中国社会经济的影响
林毅夫研究在全球化浪潮中,中国农村的发展机会问题。
这些就非常重要了,他们自己也很有兴趣,对整个国家也很重要。
今天我们讲城镇化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很重要 我能选择这样的题吗?先不要急,先想一想在你的能力范围内吗?
你是从基础的积累开始的吗?你自己有兴趣吗?
除了对你自己重要,对社会重要,还要对知识积累重要。
积累就一定要有创造性
比如说小世界,早教,性格与成就,这些都是非常有创造性的例子 我们把这三个原则搁在一块
可行、妥当、重要,就发现了研究问题的选择 之所以是研究环节最重要的一个决策
就在于他对社会、对同仁、对自己 都非常重要,要在三者之间做出权衡
有时候很重要,你做不出来,有时候你做得出来呢却又不那么重要 有时候做得出来也很重要却不大妥当,怎么选呀?
的确要做一个权衡,有一个标准,就是社会最优,就是帕累托最优。
对初学者而言,我有一个建议,要耐得住寂寞,选题可以一步一步来 简而言之,选择研究问题
需要在可行、妥当和重要之间做出妥协 不要刻意强调三者中的某一方。
其中的一个标准大家可以参考,注意再重申一遍 只是我个人的建议,对社会重要我觉得是重要的,唯如此
才可以让选择达到帕累托最优。
就选择研究问题而言,我们做一个归纳。第一步,在面对诸多研究问题时
可行是最重要的;第二步,在可行的研究问题中 妥当是最重要的;第三步,在可行、妥当的问题当中
对社会重要是最重要的。
我们用了三条线来表达研究问题的数量逐步减少,指向一个目标,就是自己的研究问题
这是一个准则,供大家参考。
下边我们对这一节的内容做一个小结。研究问题的选择,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也是一个锁链的过程,谁在第一个套路里边呢?可行在第一个套路里面
接下来妥当在第二个套路里头,重要在第三个套路里头。
很多社会调查与研究方法的教材课堂 都把重要放在第一个套路,我是反对的。
研究总是人在做,任何研究者都有能力局限,一定要把能力局限当做第一个局限来考量
是因为后面的局限都跟能力局限有关,比如说时间的局限
如果时间不够,我们可以雇佣更多的人啊,如果财力不够,我们可以找更多的钱呀
但是如果人的能力有限,我们就没有办法了,因此可行是第一步的 可行才是最重要的,不是重要,是最重要的。
这也是我自己的切身体验。在可行的基础上选择妥当的研究问题也很重要
在可行、妥当的基础上选择重要的问题也很重要
最重要的还是可行,重要,是对自己重要,对社会重要,对知识积累也重要
其实我个人认为对社会重要,是最重要的。这一节的内容就到这里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