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们现在学习第一讲的第六节。
从巴黎到布鲁塞尔,创立历史唯物主义。
在这一节呢,我们将主要学习马克思究竟是怎么样 创立历史唯物主义的。1844年5月1日,
马克思的第一个孩子,大女儿燕妮出生了,小夫妻俩并不擅长带孩子,
所以孩子带得很艰难,于是呢,七八月间,燕妮就带着女儿回特尼尔探亲去了。
于是马克思就有了一段难得的安静时间, 他就利用这段时间对自己搬到巴黎以来的学习和思考
力图进行一个总结。他有一个非常宏大的计划,想要阐明
自己对国家、法、道德、实名社会等等一系列重大主题的看法。
但是这种看法的起点首先是对政治经济学的看法。
通常啊,我们看到马克思的创作过程
大体上是这样的。首先他会有一个操作计划,然后就开始大量地阅读、研究记录作品。
边摘录边思考,等积累到一定层次之后呢,他就开始放开手脚进行写作。
而这个时候呢,他的认识往往已经发生了较大改变, 当这种改变积累到他足以意识到的时候,他就开始通过
稍微调整改变创作计划来进行应对。
但是,他的思想发展往往是如此地迅速, 改变呢又是如此地彻底,所以在大多数情况下,
我们看到几经调整,他的创作计划往往就会被彻底放弃。
所以我们看到,马克思现行的著作中间,大量的是未完成的
手稿。这次呢也是如此,马克思实际上最后放弃的原先的计划,留下一批未完成的手稿。
马克思后来没有和其他人谈论过这个创作计划,所以连恩格斯
在后来整理他遗稿的时候,看到了手稿,都没有意识到这是一个独立的手稿。
1932年,这个手稿呢被第一次公开地完整发表,并命名为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这个时候人们才突然发现
马克思原来还有这样一个思想,这样一个不为人知的思想发展阶段。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现存70多页 手稿,在这个里头啊,恩格斯着力批判
资产阶级政治经济学,把私有制作为自己的前提, 把剥削工人的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融化。
为了将自己对私有制的经济学批判 提升到一个哲学的高度,我们说这个哲学高度主要是为了满足德国人的需要,
马克思提出了一个异化劳动的新概念。
马克思认为异化劳动有四个基本特征。第一,
工人同自己的劳动产品相异化,工人生产了产品, 但是这个产品却作为一种异在的力量呢同它的创造者工人相对立。
第二,工人同自己的生产活动相异化,工人的劳动
并不属于自己,而属于别人,属于谁呢?属于老板。
第三,人同自己的类本质相异化,马克思认为,自由自觉的活动、
自由自觉的劳动是人类本质,但是私有制情况下呢,劳动无所谓自由,更无所谓
自觉,不过是维持个人存在的手段罢了。第四,
人同人相异化。那么通过提出这劳动异化概念,马克思
批判了私有制,更重要的是他论证了杨弃私有制的
必要性,从而论证了无产阶级它的历史作用。
他说,社会从私有财产等等解放出来,
从奴役制解放出来,是通过工人解放这种政治形式表现出来的,
这并不是因为这里仅仅涉及的是工人解放, 而是因为工人的解放还包含普遍的人的解放;
其所以如此,是因为整个的人类奴役制就包含在 工人对生产的关系中,而一切奴役制
不过是这种关系的变形和后果罢了。历史地看,
《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是马克思进行独立的、 原创性的哲学探索的起点。
不过呢,他当时自己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而是觉得自己依旧是沿着
费尔巴哈所开辟的哲学道路在前进。他说:“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
以及整个实证的批判,全靠费尔巴哈的发现给它打下了真正的基础。”事实上呢,
他这时候的想法,也就是从当前的经济事实出发,这种新的想法
恰恰是对费尔巴哈构成了一种反动,他很快就将意识到这一点。
1844年8月28号,马克思在自己巴黎的寓所附近的一家咖啡馆里头,
接待了一个从英国来的德国老乡, 并与他进行了长达10天的亲密的私人交流。
这个人就是恩格斯。这不是马克思和恩格斯的第一次相遇,
事实上在1842年11月中旬的时候, 恩格斯,恩格斯他当时正在要前往英国曼彻斯特
到家族公司进行实习经商,在这个过程中,他专门前往科隆,
到莱茵堡编辑部去拜访马克思,但是因为马克思当时不了解恩格斯,特别是他的政治立场,
所以冷淡地会见了他。当时的英国,特别是曼彻斯特, 是当时资本主义工业最发达的地区,在这里
恩格斯亲身体验什么是最发达的资本主义, 直接去了解什么是第一流的政治经济学和最主流的社会主义理论,
同时广泛地接触了英国的社会生活以及社会主义者 政治立场、理论立场发上了巨大的飞跃。
1843年底,恩格斯向马克思编辑的 《德法年鉴》投稿,其中有一篇文献叫做国民经济学批判大纲。
马克思看见这篇文献之后,一下子感到 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恩格斯,当时他不太看
得上眼的恩格斯已经走到了自己的前面,甚至是走到了整个青年黑格尔派的最前沿。
所以他就改变了对恩格斯的看法,主动与之通信。
恩格斯这次在回家的途中路过巴黎, 就是专门来见马克思的。
晚年恩格斯回忆这次见面的时候,说:“当我1844年夏天在巴黎拜访马克思时,
我们在一切理论领域中都显出意见完全一致,
从此就开始了我们共同的工作。” 一段伟大的友谊就此拉开了序幕。
在巴黎,马克思和恩格斯商量 讨论决定要写一个,共同合作写一个小册子,
干嘛呢?要反对当时已经走到了共产主义立场的对立面的鲍威尔集团,
其最终的一个成果就是1845年2月在巴黎出版的 一本书,名字叫做《神圣家族》。顺便说一句,
按照他们当时最初的约定,这应该是一个薄薄的小册子, 可当恩格斯后来拿到印刷出来的著作之后,大吃一惊,
因为它已经变成了一个大块头,而在这过程中间,马克思起了
主要的作用。那么在《神圣家族》中间,马克思系统梳理了
近代哲学,特别是唯物主义的发展史,从而对自己在哲学史
中的位置有了一个比较清晰的认识,同时呢,在这样的一个梳理过程中间,
马克思提出,并发展了一些新的哲学概念和学说,而这些
新的概念和学说就和我们所熟悉的那个名字:历史唯物主义,是直接联系在一块的。
1845年1月25日,也就是在《神圣家族》还没有出版之前,
法国政府就应普鲁士政府之要求将马克思等人驱逐出巴黎。2月,
马克思一家来到了布鲁塞尔,布鲁塞尔是当时比利时的首都,
而比利时在1830年才独立。所以布鲁塞尔是一个不那么发达的一个小城市,
但是它却比欧洲大陆上其他城市更愿意接纳像马克思这样的政治流亡者。
在布鲁塞尔,马克思继续自己的政治经济研究,3月,
他撰文批判当时德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李斯特的一个新著
《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李斯特是德国政治经济学的创始人,
是历史主义学派的一个先驱。他1841 年出版了一本书,名字叫做《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
叫第一卷,那么这个手稿同样是未完成。从这个未完成的手稿中间我们已经可以看出
马克思此时的思想已经实现了巨大的飞跃。
这一点突出地表现在他对资本主义制度 所发展起来的新生产力及其历史作用的全新认识层。
我们知道对于生产力,在苏联手稿时期,马克思其实 主要是在批判,认为它是导致工人异化的罪魁祸首。
而在这里呢,他的认识出现了巨大的、根本性的改变。
他说工业用符咒召引出来(唤起)的自然力量
和社会力量对工业的关系,同无产阶级对工业的关系 完全一样。今天,这些力量仍然是资产者的奴隶,
资产者无非把他们看做是实现他的自私的(肮脏的)利润欲的工具(承担者)。
明天,它们将炸碎自身的锁链, 表明自己是会把资产者连同只有肮脏外壳
(资产者把这个外壳看成是工业的本质)的工业 一起炸毁的人类发展的承担者,这时
人类的核心也就赢得了足够的力量来炸毁这个外壳
并以它自己的形式表现出来。明天,这些力量将炸毁资产者用以把
它们同人分开并因此把它们从一种真正的社会联系变为
(扭曲为)社会桎梏的那种锁链。一种新的哲学 也就是我们看到的我们所熟悉的历史唯物主义
就要诞生。根据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1888年
英文版的序言中的回忆,1845年4月初,就是当他也
到布鲁塞尔和马克斯会合的时候,马克思已经把这个思想考虑成熟,
并且用几乎像我在上面所用的那样明晰的语句 向我说明了,关于
新哲学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当时马克思留下的唯一的文字材料。
是一个非常简短的提纲叫《论费尔巴哈》。
好多年以后,恩格斯第一次看到这个提纲的时候他
立刻指认这是一个包含着新世纪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
1845年7,8月, 马克思在恩格斯的陪同下到英国
进行了六个星期的旅行,大部分时间是在当时最发达的曼彻斯特图书馆。
曼彻斯特是工业革命的发祥地,是当时
世界棉纺工业之都。它实际上也是世界历史上第一座实现工业化的城市。
所以马克思在这里啊,亲身体验了什么是最发达资本主义。
也充分了解了资产阶级政治经济政权的历史和最高水平。思想发生了一个彻底的II。
在返回布鲁塞尔的途中,马克思和恩格斯还在伦敦停留了几天,和当地的社会主义
者进行了接触。既有英国社会主义者,也有德国工人阶级运动的一些组织者。
马克思为什么去伦敦?为什么去曼彻斯特? 他当时的目的主要就是为了自己新的政治经济学批判创作而去的。
但是回到布鲁塞尔之后,他的这个计划就中断了,为什么呢?
因为他要写一部新的哲学批判论述。
他的信中说:我认为,在发表我的正面阐释以前,
先发表一部反对德国哲学和那一时期产生的德国社会主义的论战性著作,是很重要的。
为了使读者能够了解我的同迄今为止的德国科学根本对立的政治经济学观点
这是必要的。为什么会这样呢?有两个原因。第一啊
就是马克思以前的合作者和朋友鲍威尔, 基于刚刚发表的《神圣家族》,
对马克思恩格斯进行了严厉抨击。说他们是费尔巴哈式的教条主义者。第二呢
是因为青年黑格尔派中间一个成员名字叫做麥克斯‧施蒂納呢
出版了一本新书,名字叫做《唯一者及其所有物》, 在这本书中间,施蒂纳对社会主义进行了一种虚拟主义
的批判。在思想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也就是说
不是马克思想改变,而是批判对手的动作
迫使他去改变。迫使他和恩格斯去破旧立新。
破旧就是阐明自己和费尔巴哈以及整个青年黑格尔派的原则对立。
立新呢就是正面阐发马克思在《论费尔巴哈》这个提纲中间已经勾画出来的
新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要写的这部哲学论著的名字叫做《德意志意识形态》。
1845年9月底,他和恩格斯开始创作。
到了46年的4月的时候,这个小册子又变成了一个大块头。
8月,因为已经察觉到出版《德意志形态》的可能性 已经不存在。所以他和恩格斯最终停止了创作。
尽管这个是未完成的手稿,但是我们要说新哲学,
也就是历史唯物主义,已经得到了第一次系统的
科学的阐释。其实到47年,马克思和恩格斯都还在想
要把《德意志形态》出版,始终未果。
最终被束之高阁,马克思后来说,既然我们已经达到了我们的主要目的
-自己弄清问题,我们就情愿让原稿留给老鼠的牙齿去
批判了。1932年,《德意志意识形态》第一次全文发表,
它的发表呢,使人们对马克思的哲学 有了一个完整的文本来理解。所以
因为它的发表,人们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解和认识
得到了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