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节课,我们来讲“少即是多”这个概念。
首先我们来看这幅图, 这是一幅冰山的图,我们可以看到,如图中所示,
我们在海平面上看到的冰山只是这整座冰山 基本上只有八分之一左右的一个状态。
这个其实是,海明威曾经在他的一本书里 提到过,他把文学创作比作冰山
就是你看到的显性的部分占到八分之一,
而你的思想,它其实是占到了八分之七, 露在海平面以下的没有展现出来的部分。
这就是说,在文学创作中,我们需要给观众 充分的想象的空间,让他自己去填补。
那我觉得,不仅是文学创作,微电影的创作 也是一样的。这就是“少即是多”的概念,
就是“Less is more”, 就是我今天要讲的主要的一个部分。
Less is more的这个概念呢,我觉得可以 举一个例子。比如说有些人很喜欢看悬疑片,
那我们可以想象一下, 如果有人把你的遥控器立马的按到结尾让你看结尾,
你肯定是不愿意的吧? 因为我们在观看悬疑片的过程当中,我们其实是
在享受这种未知的过程,因为我们自己在推理, 我们自己在跟进,
所以就是说我们自己是在自行地通过想象 去填补这个未知的。
而另外一个场景,比如说我们在美术馆, 在博物馆,我们在看一幅作品,
我们在看一幅作品,很多时候, 我们可能更愿意自己去观赏,
而不愿那个导游在旁边喋喋不休地 跟你把各种各样的信息都告诉你,
因为这会破坏掉我们这个想象的一个空间。
所以,在观赏的时候,在拍电影的时候, 其实都是这样的一种状态,那落实在剪辑上,
就是说,剪辑师不要把过多的素材 过多的细节放到片子当中来。
因为如果你放入的细节太多太琐碎, 你会让观众成为一个纯粹的旁观者,
他就完全是以旁观的心态来看, 而不会有一种参与感,
而不会发挥自己的想象力 去构建去填充里面的想象空间。
所以这点是很致命的。
那至于说要给观众多少,给他太多 跟太少如何去把握,这个其实也是需要在
不停的创作当中去积累经验的。
这个呢,在剪辑上面呢, (便是)少即是多的体现。
那同时在后期当中,我觉得在配乐上面也是, 我们经常可以感受到
就是一种“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这样的一种概念吧? 那在表演当中也是,
在表演这一块呢,我会在下一个人物塑造的部分, 里面有一个表演的段落,我会专门去讲,
这里面类似于“少即是多”的概念就是零度表演,
从一个非常著名的俄国理论家的实验开始, 跟你们讲这个东西。
所以呢,这个就是说,少即是多, 它是体现在微电影创作的各个层面的。
我们需要在创作当中慢慢的去体会, 慢慢的去升华这个概念。
【听录、校对】冯允鹏(MOOC学院ID:晴朗FDU)